养生学的分类
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养生学,源于道德根文化大系统,是修身学中的显学里面的相应的内容,是对生命进行正善治的社会化的文化系统。特别是先要给予“予善信”,培养信德与信仪,再来进行正善治的社会化的文化系统。养生学,依据生命的实相进行系统分类而言,可以分为四大门类,具有尊道贵德、顺天应人的典型特征。它们也是修身学的基础部分,富含文化、知识、经验三大系统的内容,是进入文明境界的阶梯,同样至关重要。
⒈道德能量养生:智识的正善治。
道德能量养生,是在外王治理获得成果基础上的以内圣修身为主导状态下的养生,是治人事天,天人合一层级的实践过程。天之在我者德也,地之在我者气也,德流气搏而生者也。天食人以五气从鼻入。道光德能,五德能量直接进入身内“补不足而损有余”的高效直接养生。
⒉ 精神能量养生:意识的正善治。
我们现在的很多人,由于不愿意“为学者日益”,常常将道德能量养生与精神能量养生混为一谈,胡子眉毛一把抓。结果造成说不清,道不明。也就闹得帽子满天飞,非议跟随的现象。这也是需要我们理清经纬。把这个经纬理清楚。精神能量养生,他表现的主要是意识的正善治,治理的重点是后天意识的妄意,予善信于后天意识,并且运用正善治,达到善正的治理,才能产生正确的精神能量养生。
精神能量养生,是予善信,正善治于意识妄意的养生,是对精神系统前六识中的意识霸治生理活动的调节与规范。立信德守信仪,清六欲控七情,正五物防五贼,改霸治立王治,从而清除、减轻能量的虚耗损失,并且同时顺四时之度,实现民不有疾。精神能量养生的特征,主要是扶正祛邪,减控虚耗,用信德信仪规范后天意识,全面实践以王治取代霸治,则正气内存,邪不可干。精神能量养生包括情志活动的规范调控,起心动念的自律守信。
⒊ 命体行为养生:身识的正善治。
命体是指生命物相的躯体肉身,脊柱的得一,四肢的得一,行为七相的得一规范,随意肌系统的强壮,提升与加强体表的卫气防护能量层级,预防身体外感六淫。起居作息要达到顺天应人,是主体内容。各种符合天时规律与生理的肉体锻炼方法,是其中的法用。炼形化炁是其中的主要方法。
⒋ 口识饮食养生:口识的正善治
口识饮食养生,包括舌识语言与饮食两大部分内容。语言同样具有能量性,善正语言是素质与正能量的综合表现。祸从口出,病从口入。饮食只有符合天地法则与机体的正确需求,才能养生而少病患。食物养生,药物养生,都应当与四时之度的数、信,紧密的相扣。以及身内需求相宜。比如:我们一身的气血,一身气血有一头,日夜行走不停留。在白天应当用哪些进入口里面的食物和药物达成调整校正,这里面的内容相当的丰富,顺四时之度的确可以达到民不有疾。